推广 热搜: 家庭教育  幼教  家庭  教育  初中  知识  教育资讯  高中  学习  小学 

孩子青春期的十大心理矛盾,父母该怎么样解决

   日期:2025-05-30     来源:www.fwwfv.com    浏览:671    
文章简介:第一,美好的愿望与心理筹备脱节的矛盾 几乎每一个初中生都有美好的愿望,对将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。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、受人尊重的作家、工程师、大夫、企业家、领导干部等等,而事实上他们当中有一些学习不是非常努力的,他们过一天算一天,虽然他们...
孩子青春期的十大心理矛盾,家长该如何化解

第一,美好的愿望与心理筹备脱节的矛盾

几乎每一个初中生都有美好的愿望,对将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。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、受人尊重的作家、工程师、大夫、企业家、领导干部等等,而事实上他们当中有一些学习不是非常努力的,他们过一天算一天,虽然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,但他们追求的全是达成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,而对达成理想需要从目前做起,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,却想得不多,做得不够,形成了美好的愿望与心理筹备脱节的矛盾。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办法,就是教育学生处置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,使他们了解,美好的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才能达成。

第二,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的矛盾

近年来,伴随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,大家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,一些初中生愈加讲究“实质”,加上一些父母[微博]对子女娇生惯养,在孩子身上烧钱大手大脚,使得初中生的消费欲望与日俱增。据大家的抽样调查,绝大多数学生天天都买零食吃,同学生日,除有来有往外,还要摆酒宴。男孩中“烟君子”、“小酒民”大有人在:女孩中讲究穿戴的比比皆是,有些女孩还随身携带高端化妆品,不断更换时髦的服装。但这类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劳动观念淡薄,他们轻视劳动,甚至觉得劳动是多余的,就连平常学校组织的大扫除也讨厌,可以说对劳动采取消极态度、厌恶劳动的思想在一些初中生中是相当常见的。因此,教师要教育学生了解爱劳动是人类的美德,通过劳动得来的享受是正当的、光荣的,不劳而获是一种可耻的行为。

第三,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

因为自我意识的进步,初中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的内心世界上,从而意识到我们的思想、情感和其他很多不同于别人的心理特征。同时也因为其社会生活经验的渐渐丰富,他们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差别。他们想对“知心朋友”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,瞧不起那些用导师式口吻对他们说话的人,不想同这种人进行感情交流,透露我们的内心世界。他们也不愿同长辈透露内心,实行自我封闭。调查中发现,有相当部分的初中生把心里话“对自己说”或“对日记本说”,向同学和师长隐匿秘密。因为他们把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,以致常常产生孤独感。这种学生总是通过记日记、画画、写字等来表现内心的苦闷和孤独感。他们非常需需要得其他人的理解,而调查发现有相当部分的初中生觉得老师“不理解自己”和“不太理解自己”。解决这一矛盾需要教师和学生交朋友,对他们的行为表示理解,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,把他们从苦闷与孤独中解脱出来。

第四,独立意识与依靠心理的矛盾

伴随年龄的增长,初中生的心理日趋成熟,他们愈加感到自己是“大人”了,并开始从“听话道德”向“平等道德”过渡,需要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,对婆婆母亲式的说教及过分关心会产生反感,个别学生会发生顶撞老师现象,甚至对学校、社会产生反抗情绪,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向、主体意识是十分强烈的,但同时他们又缺少必要的常识与能力。这一是由于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方面看重不够,二是由于传统的家庭关系中的爸爸妈妈一般也不鼓励子女过早独立。调查表明,有相当部分的父母需要子女“只须能上大学,啥事都可以不管”,所以导致了初中生的事实上的依靠性。这种依靠性不只反映在经济上,还反映在生活上,出现了“饭来张口,衣来伸手”、“只管学习,不管其他”的不正常现象。因此,教师要和父母一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,让他们我们的事情自己办,逐步消除其依靠心理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热门阅读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